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前(上,2018年6月26日摄)和修复后(下,2024年11月29日摄)的内部景象。图源:新华社/法新社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教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的屋顶和塔尖在突发大火中被烧毁,但主体建筑得以保存。 2019年,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图源:CNN 重修后的巴黎圣母院。图源:央视新闻 中国方案提供文物古建“重生”新思路 当年火灾发生后,法国通过了一项具有争议的重建法案。按照该法案,圣母院不必按照原样重建。当时,有不少建筑事务所或设计工作室提出了他们的方案,一些公司也开始组织巴黎圣母院重修方案的竞赛。 其中包括美国独立出版公司Go Architect举办的“The People's Notre-Dame Cathedral Design Competition”(人民的巴黎圣母院设计竞赛)。这项国际竞赛收到了来自56个国家的226个参赛作品,并有3万名网友参与投票。呼声最高且获得冠军的作品,是来自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蔡泽宇和李思蓓的“巴黎心跳”。在他们的设计中,新的尖顶由多面镜子构成,可折射出塞纳河畔的城市风光,塔尖的内部是一个“城市万花筒”,该设计延续了巴黎圣母院玫瑰窗的美和逻辑,万花筒的中心是一个漂浮的“时间胶囊”,寓意让巴黎的心跳重新复活。 蔡泽宇和李思蓓的“巴黎心跳”方案。图源:Go Architect官网 中国是基建大国,同时文物修复也在全球享有盛誉。今年5月,中法联合开展了巴黎圣母院与秦始皇帝陵木质遗存和土遗址保护研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是今年我国组织赴法参与修复工作的两位专家之一。参观教堂时,法方维修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周萍,这是首次有外国专家同行登上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在此之前,事实上,中法两国联手修复巴黎圣母院的合作近年来也在推进。早在2019年,也就是火灾发生的当年,中法双方在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密切合作。 今年中国专家赴法国巴黎参与巴黎圣母院的保护修复工作。图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得益于其深厚历史底蕴的传承,中国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新一代的文物守护者也正借助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让古建筑“重生”。 从汶川地震后修复安岳石窟,到对宁波保国寺大殿的数字建模,又到历经700多年历史的北京中轴线,通过数字测绘、三维扫描等手段,留存文物保护修缮全过程资料,为科研和展示积累了丰富的“数字资产”。这些“数字存档”为这些历史瑰宝加上了漫长的“数字生命”,也为以后古建文物“重生”创建了知识的全新维度。 多方数字技术应用合力推进重建工作 巴黎圣母院的重建工作异常庞大、复杂。为了协调在现场同时实施的各类修复作业,巴黎圣母院重建团队创建了一套高效的建筑信息模型。模型的构建,一方面基于大教堂火灾前的3D数字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灾后调查收录的最新教堂信息,其中包括4万多张照片、热图像和400幅无人机拍摄的高精度全景照片。 该模型在教堂重建工程的全周期内,应用三维、实时、动态的模型将教堂的几何、空间、地理、各种建筑组件的性质及工料等各方面信息涵盖其中,通过模型和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复杂的信息管理。各方施工可以借助数字平台,实时共享所需信息,有助于从未合作过的大型团队之间开展信息共享和协同施工。 巴黎圣母院施工现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刘刚曾撰文表示,这场灾后修复需要进行大量研究准备工作。巴黎圣母院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几乎没有原始图纸和模型资料可供现在的修复团队参考,也没有建筑师和施工团队有相关建造经验。因此,专家只能从建筑本身入手,研究其结构。比如,在灾后现场收集大量数据并将其数字化,建立起数字孪生框架。 图形艺术与遗产公司Art Graphique & Patrimoine(简称AGP),作为法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建筑信息模型的先驱,在巴黎圣母院火灾后不久,即应邀参与重建行动。AGP团队与制造便携式3D测量系统的工业公司法如(FARO)开展合作,结合2500多篇参考文献,对巴黎圣母院建筑物进行了精确的3D勘测,全面评估了建筑物的损害情况。 激光扫描得到的点云数据建立了巴黎圣母院的虚拟模型。图源:法国杂志Sciences et Avenir 2015年8月版 此前,AGP的服务器上已经有足够的数据来创建大教堂建筑的数字孪生。AGP对巴黎圣母院进行的所有扫描共记录了约500亿个数据点,安德鲁·塔隆也通过激光和球形相机对大教堂进行约50次扫描,记录了超过10亿个数据点。对于这次不幸全部焚毁的木制框架,AGP也利用150次毫米级数字扫描,建立了超过30个亿数据点(每平方毫米1至2个点位),完整记录了屋顶框架的细节。这些工作都为精准再现和重建提供了基础。 “原样复原”五年后重启 据悉,2019年发生火灾后,大约250家公司和工匠、建筑师和专业人士近2000人参与了建筑的修复工作。对建筑的安全保护和去铅污染工作在2021年夏季竣工。同年秋天开始,修复工作在圣母院及众多艺术工作室中展开。今年2月,圣母院的尖顶又重新耸立在人们面前。目前内部的墙壁、彩色玻璃窗、拱顶和装饰物的清洁工作已修复完成。修缮项目总费用约为7亿欧元(约合53.6亿元人民币)。 这次修复严格遵循“原样复原”的原则,被大火摧毁的尖塔按照19世纪法国著名建筑师维奥莱·勒·杜克的设计原样重建,旁边有卷轴列出了修复工作的杰出贡献者。内部墙壁、彩色玻璃窗、拱顶和装饰经过全面清洁与修复,焕发昔日光辉。教堂内20余幅17—18世纪画作也已修复完毕,可以重新对外展出。 巴黎圣母院修复后的彩色玻璃花窗。图源:新华社/法新社
第十九届中国(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将于10月12日至15日,在临朐国际会......
为助力家居门窗行业迎接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聚焦行业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第十九届中国(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将于2025年10月12日至15日,在“中国铝业之都”“中国门窗之都”—山东·临朐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详细】
为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品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好房子质量品牌工作委员会(简称“好房子质量品牌工作委员会”)决定于2025年7月20日起开展2025年好房子优选产品和品牌评价工作。【详细】
让门窗更“长寿” | 2025门窗行业企业家专家座谈会在上海顺利召开
2025年5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GB 55038-2025正式施行。其中规定:建筑外窗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 25 年,这成为门窗行业要认真完成的重大课题。通过科技创新整体提高门窗设计工作年限,满足“好房子”对高品质“好门窗”的需要,门窗行业要真正行动起来。为此,门窗行业相关人士齐聚上海,研讨宣贯和实......【详细】
机构:前7月重点14城二手住宅成交量同比上升10.8%,为四年新高
7月重点14城二手住宅成交数据出炉。机构监测数据显示,尽管单月成交量有所下滑,但1-7月累计成交规模仅次于2021年成交水平,为四年新高;从市场运行来看,7月二手住宅挂牌量环比微升而同比降幅显著,全年去化压力较去年有所缓解。【详细】
最近特朗普集团和开发商DarGlobal官宣,将耗资10亿美元,要在迪拜市中心盖一座「钞能力」新地标——350米高的特朗普国际大厦,还附赠全球最高室外泳池!【详细】
今年上半年,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势头,全国在建和年内计划开工的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21.6%,东、中、西部地区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速均超过20%,民营企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新增能源投资不断“向绿向新”聚集。【详细】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7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6%,比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详细】
2025年6月3-4日,中窗认证专家组来到辽宁鑫中北塑业有限公司,开始为期2天的工厂检查工作。经过专家评审与讨论,鑫中北各项检查内容完全达标,荣获聚酰胺型材(隔热条)绿色建材产品(三星级)认证证书。【详细】
中窗认证检测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品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好房子质量品牌工作委员会(简称“好房子质量品牌工作委员会”)决定于2025年8月7日(星期四)在上海召开“门窗行业企业家专家座谈会”。会议由上海高昕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详细】
品建联(BBA),让质量美好绽放,让品牌梦想飞扬......
为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品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好房子质量品牌工作委员会(简称“好房子质量品牌工作委员会”)决定于2025年7月20日起开展2025年好房子优选产品和品牌评价工作。目前,产品和品牌征集工作准备就绪。【详细】